插画作品集,很多优秀的插画作品介绍,有插画师的ig可以关注,算是一本插画师插画作品信介绍的书。,对插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不错的一个选择。
谈到《文艺》,是根据不同的题材,把“日本”“韩国”“女性主义”这些意义宏大的词语排在了封面上。而且QuickObake的插画却没有让人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,所以我们就希望能做出让大家容易接受的中性设计。再者,长期以来文艺类杂志都采用男性化的设计,或者说是比较老派的风格,借此机会进行改版,我们希望能设计出女性易于接受的图案,使线条更加柔和。杂志似乎要迈开人物自身的步伐,与这种感觉相配合,我们会考虑把它发展成更立体的形象。
文学史上一年到头都保持着一种“封闭”的感觉,所以我们要颠覆这一定式,开发新的类型。编者和编辑人员都说过这种想法。
-我猜QuickObake老师属于这一类,即与您以前有密切联系的网络和社交平台,与他们一起工作。
作品有何异同?
插图文化,按照之前的原画主义的观点来看是有“不要画名作画”之类的经典规则和思想,如此一来,就只能采用正统的版式了。所以所有的设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。我也从我爷爷那学到了,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去打破布局,去塑造差异。于是,我会在委托范围内进行变色,赋予画面动感,年轻创作者对这种创作方式很习惯,所以工作开展得也很轻松。即使我没有说出来,他们还是会将原始文件分层提供,网络一代的灵活性对我来说是件好事。
—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相互渗透的生活环境中,纸质书的设计有没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?
近几年来,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花在互联网、智能手机、电脑上的时间都超过了纸媒。街上的数字标志和广告等也在增加。暴露在CMYK色彩下的机会明显减少,而观看RGB色彩的情况则增加。这样,每个人都会感觉到纸上的CMYK四色暗淡,表现力不强。因此,我们在设计时会注意增加墨水,进行加工,使上色接近RGB。在纸上执行的时候,我希望不要让阅读效果比社交网络平台差。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样岂不是回到用RGB来表达颜色的状态。我们相信,CMYK将迎来四色回归时代。
日本插画精致美丽就是太平庸。
–老师如何看待日本插画文化?
日本插画独立发展至今,在我看来,它目前是一个混沌状态,包括数码创作、传统创作等多种形式的共存,在我看来颇具吸引力。在这个例子中,我认为“和日语相当吻合的插画”有很多。在日本,有许多插图师可以绘制相当精美的插图,不过他们并没有走进日语圈这个狭窄的世界。突破“日语”的框架,建构一个即使没有语境也绝对可以建立的世界体系和尺度,这是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东西。在世界上,人种、文化、宗教、语言各不相同,其中也存在障碍和冲突。很少有人能在日本的插图中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和残酷。不但如此,日本业界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层,依旧是一片平静。但仅仅跨过一步,形势马上就会变得严峻。对于危机感,包括设计师,也是非常薄弱的。但愿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不局限于日语语境,也可以描绘宏大叙事。另外,欣赏与日本形成对照的外国插图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。
—外国插图师有哪些方面值得您关注?
中国台湾和韩国作者对我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。另外,泰国的作品和现代艺术场景很值得玩味,我也会去看看。刚才我也提到过,与“和平”的表现相似,各国和日本在表现上存在很大的不同。例如,正面临两难困境,在国内仍然存在赤贫地区,以及争端频繁发生的地区;常常流露出战争带来的紧张情绪,以及为摆脱危机而被迫释放的阴森能量。和日本人根本不同的是围绕插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。另外,日本的插图需要解释一遍才能理解,这也是一种压力。在我看来,由于语言的障碍而产生对语境的迷惑,也许也是一个吸引人的方面。因其精神支柱为何物未明晰,故更感到这种表现形式新颖。摧毁世界的方法真的很有趣,跟日本完全不同。
-如果用一个具体的作者的例子,你认为是哪个人?
zoto:最近收到中国香港作家小雷(P.290)的书刊装帧委托。看到她的工作就像是在看电影一样,真了不起。
作者。另外还有韩国的Shimola,等等,他们的作品也非常有趣。不过,实际进行工作委托时,语言障碍会分散大部分精力。因此,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英语。把外国作家的作品委托给我,我自己也会去尝试,这样,可以呈现的选择也多了。但愿能有更多的新作,也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。
你认为插画师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位插画师,你觉得哪一种能力更强?
索藤:有幸和作家QuickObake一起工作,因为他在《文艺》杂志的改版工作,这使我特别感到当今的纸质作品已经不能单靠它了。
平淡无奇,而是需要插图师有能力把它转换成立体作品。相对于一个固定的框架来充实内容的匠人,未来所需要的是能够使一个作品具有生命力、能够展现立体活力的创造者。人也是动物,因此看到一个移动的物体在社交网络上也会产生本能反应。比如,事后感觉“刚才看到了什么”。因此我想,能有这样的表现的插画师,是未来时代所需要的。